自驾明十三陵门票?坐公交?报团?十三陵相对来说还是自驾方便。

简单说吧——

十三陵明十三陵门票,神道必须要去的,比较有特色,小时候不要票的,现在开始收了有几年了,门口停车方便,好像是不要停车费的。门票价格不记得了不超过30。旅游时间大概2小时。

之后长陵明十三陵门票,停车场很大,按天好像是15元一天。门票记不清了,30或25的样子,长陵主要是地上建筑。参观时间2小时。

之后定陵,停车和门票和长陵差不多明十三陵门票。主要是地宫。参观时间一个小时。门票和停车费参考长陵。

几个地方距离都不愿,可以导航或注意路牌指示明十三陵门票。

游览之后,有探险寻幽的兴趣可以继续往被开一点,有尚未开放的思陵或茂陵,尚未开放,可以围着宝城(古城墙)转一圈,思陵背后的古建以及石桥可以留个影。

之后如果有精力有时间,可以导航十三陵水库,具体历史及地位可以度娘。距离很近。

至此,一天差不多了。

对了,午饭可以长陵外面的餐厅解决,或水库野餐。

441

明朝十六个皇帝只有十三陵,那另外三个在哪里?

磨史作镜

48分钟前 · 历史领域创作者

明朝十六帝,只有十三个皇帝葬在了十三陵,其他三个不在这里,当然也不存在合葬的情况,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是两口子,虽然都是皇帝吧,但是“生同寝死同墓(写那个字居然不给过?)”没得问题,明代十六个帝王都是大男人,怎么可能同墓呢,他们是埋在了别处了。

第一个埋在别处的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。因为众所周知,大明朝1368年建立,定都南京,老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驾崩,就埋在了南京,明孝陵是也,很多人应该都去过。

第二个埋在别处的皇帝是明代第二个皇帝——建文帝朱允炆,具体埋在哪里了,是个千古之谜。这是因为,朱元璋死后,由于太子朱标早逝,他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即位,改元建文。而朱允炆有几个如狼似虎的叔叔,虎视眈眈,手握重兵,特别是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势力最为强大,早有不臣之心,加之建文帝君臣推行削藩措施,朱棣扯旗造反,找个借口“靖难”,所以这场战争也被称为“靖难之役”,这场战争打了四年,由于朱元璋诛戮功臣宿将,建文君臣没有大将可用,加之他们优柔寡断妇人之仁,使得本具有优势的朝廷军队逐渐劣势,1402年燕王军队攻入南京(有人开门),建文帝在大火之中不知所终,当然也就不可能葬在十三陵。话说回来,即使他不失踪,也不大可能还能做皇帝,也不可能进入十三陵,因为朱棣随后即位,把建文年号抹去,那四年又被称为洪武年,根本“没有”这位建文帝了!

顺便说一下,朱棣死后埋在了北京昌平天寿山,陵墓名称是长陵,也是十三陵的首陵。

第三位埋在别处的皇帝是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,他埋在了北京西山。这是为什么呢?这要从他的异母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说起。1449年,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撺掇下御驾亲征瓦剌,在土木堡遇伏,大军全军覆没,明英宗朱祁镇被俘!瓦剌大军直冲北京,国不可一日无君,危急关头,兵部尚书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镇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,打赢了北京保卫战,之后见瓦剌还继续扣留英宗,就拥立朱祁钰为帝,改年号景泰。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。

世事难料,一年后,瓦剌看英宗没有了什么用处,而且明朝有了新皇帝,于是就把英宗归还了明朝,景泰帝把他软禁在了南宫,严加看管。但是七年之后,由于朱祁钰重病,且没有子嗣(曾经有一子早夭),一些觊觎富贵的野心家与朱祁镇里应外合,发动了“夺门之变”,明英宗朱祁镇重登大宝,所以又称“南宫复辟”。复辟后,朱祁钰不明不白死去,官方说是病死,但另一种说法是明英宗派人将其勒死,因为那个时候朱祁钰的病明显好转了。为了发泄心中不满,朱祁镇废景泰帝为郕王,以亲王礼葬于西山,并给他上了一堆恶谥,当然也没有庙号。明代宗的庙号是几代皇帝之后才给的。